close

我看戲有一個很奇怪的習慣
就是能看原音版,我就不看配音版
在網路上搜尋的時候也一樣,能抓到原音版我就不要國語配音版
不管是港劇、日劇、還是韓劇,都一樣

港劇是因為當年看的時候就是先看原音版本
聽到國語配音版本的時候,會覺得拐拐的
像是有些好笑的雙關語或者名字的稱呼方式都會變,總之就是怪
但是自從G台的港劇時段恢復後,就變成國語配音版本了(殘念)


日劇則一直都是日語發音,沒什麼大問題


韓劇在台灣一直都是用國語配音播出
剛開始,偶爾有收視率叫高的戲,在觀眾鍥而不捨的請命〈逼迫〉下
電視台難得會播出原音版本出來滿足大家(但此種情況已不復見)
也許有人覺得韓語聽起來很低沉、講很快很像在吵架(廣東話也有類似情形)
可是,多數人聽到演員原本的聲音後,就忍不住嫌起配音員
畢竟,聲音也是演戲的一部分,配音員的聲音雖好聽
可是戲味往往就少那麼一點,還是原來的好阿!
怒吼比較像怒吼、生氣比較像生氣、撒嬌比較像撒嬌

另外,我不是一個會追戲的人
追戲是指像日韓劇在日韓當地播出時就同步收看
BBS上有很多版友都是這麼做
可是我不行阿!除非我要我的小藍早日投胎,更何況我的硬碟容量少得可憐 
這些戲我多半都是台灣播出後,如果剛好被我看到覺得不錯
我才會去網路上下載回來看

BBS上開始討論三順的時候,我好像在看別的東西
而當我看三順的時候,BBS上很多人已經在討論
現在我終於在看了(說實在的,八大配音需要改進阿!) 

而同樣的一部戲,如果有機會多看幾次
看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什麼時候養成的習慣我也不知)
但前提是,這部戲一定要被我所熱愛才行
第一次看是普通的看、第二次看用放大鏡看、第三次看就用顯微鏡看
(所以下載或買VCD的好處就是可以重複看很多次)
看劇情、看表情、最後試圖站在不同角色不同立場
最後剖析為什麼劇中的角色會這麼做(但理解不代表認同他們可以怎麼做)
有時候跟我娘討論時,我的角度就會跟她完全不同
看書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喔!像是一些小說等… 

曾經很無聊地計算過(我同學說我真的很無聊)
果,這廿二年歲月中,我大概曾經看過
0部港劇、70部韓劇、應該快有100部的日劇、還有無法計算的台灣電視劇
(中間還要上學、唸書、補習、寫作業、看小說、聽音樂、出去玩)
其中,醫院劇跟刑事推理劇是我的死穴←港劇跟日劇愛拍這種類型的戲
哭哭啼啼的韓劇,如果演員演得好,我還是會看
浪漫的愛情劇,如果拍得爛,我還是看不下去
輕鬆小品的喜劇,如果男女主角可以演得讚,那就是完美

之所以喜歡看戲,是因為看戲可以了解很多人生百態
不同的角色背景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色
看他們的故事,有時候深入其中大受感動,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有時候看到不喜歡的片段也可以大罵幾聲發洩一下
有時候看到感人的片段,若感同身受地哭一下,宣洩情緒又能釋放壓力
對我來說,看戲真的是一個很享受的事情
所以我可以很大聲的說:「我是電視兒童,沒錯!又如何?」


補記:
這是我06年在無名發表的文章,事隔兩年,也有了一些變化
像是,以往不追戲的我,在交響過後,也開始慢慢跟日本韓國當地同步了
除了管道越來越多,工具越來越方便之外
去年為了某部讓我捶胸跺腳的台灣劇而敗下去的隨身硬碟也是主因

另外,最近台灣上映的戲,我不是看過就是覺得沒興趣
好比緯來日本台現在熱映的「大胃王神探」,我兩年前就看過了…

慶幸我的小藍還可以活到現在~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ngerjo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